2021年1月23日晚上10:30,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在中央1台开讲。院士以亲身经历简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成长历程与现实的辉煌,通过三个故事介绍了地下工程“水、软、变形”的技术难题。听完讲座,感动的同时又生感慨,便写下这篇短文。
挖山填海在岩土领域已是寻常事,场地建造也已渐渐为业界所重视。填土处理是岩土从业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填土问题,尤其是厚层填土中的桩基问题时有出现,机理似乎都明了,运用则未必得当。笔者根据某微信群,针对某厚层填土管桩处理的交流对话缀而成文,文章引号之内文字皆为微友原话,次序则有调整。拙文若能给读者诸君遇到同类问题时有所启发,功在该微信群畅所欲言的各位同行,我只是旁观者,顺便搬个砖而已。
岩土水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作为人类赖以休养生息的载体,千百年来,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认知与理论,发明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发现了一系列的规律与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一些所谓的经验有越来越滥觞的趋势。笔者选择几则自身经历的故事,奉献给同行,同而不同,其意深乎哉?
简要回顾了世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史,介绍了百年来长沙高度的成长历程,对长沙的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作了粗略的分享。以博方家一笑。
2019年 9月12日,我的博士导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星华教授的退休仪式以别开生面的、王老师的学生的学术汇报会的形式在长沙铁道学院世纪楼举行。身临其境,感慨良多,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