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tfaq"><th id="ptfaq"></th></menuitem>
<i id="ptfaq"><code id="ptfaq"><option id="ptfaq"></option></code></i>

  • 在线访谈(已结束)

    2013-09-12 15:12:31
    今天访谈正式结束,虽然过了原定的访谈时间,李工还是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再次感谢李工为广大网友答疑。感谢大家对中国岩土网的支持!请继续关注中国岩土网以后进行的专家访谈。大家对本次访谈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提到这里:http://www.tide-view.com/interviews/list.html
    倔强的蚂蚁2013-09-12 14:48:10
    桩基规范中承台受剪切一节,式子5.9.10-3,即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的计算,规范中说高度小于等于800时按照800计算,大于等于2000时用2000计算,期间线性内插取值。可是在大部分培训书中,800~2000之间的为直接带入取值。请问是何种取值方法?
    李丙春2013-09-12 15:09:38
    我觉得 期间线性内插取值 这句话是多余的。线性内插一般用于查表。这是一个公式,很简单的计算问题。建议800-2000之间直接带入计算。
    梦哲之恋英雄2013-09-12 14:45:48
    李工您好!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中风化岩石取样数量也要按1/3钻孔数量控制吗?
    李丙春2013-09-12 15:06:30
    勘察规范2009版 4.1.15-4.1.20条都是针对土质地基的。
    根据4.1.14条,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程度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布置勘探点、确定勘探孔深度。
    yyy8882013-09-12 14:38:41
    李工,您好,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控制性孔取样和一般性孔取样的比较,有人这么做介绍,“控制性孔取样和原位测试,而一般性孔并不取样“那么,一般性孔主要用来做什么工作?不可能是空钻吧?是不是可以完全不取样。取样的标准是怎么样的呢?
    李丙春2013-09-12 15:04:01
    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一般孔的要求是控制主要主要受力层,控制性孔的要求是控制主要压缩层。
    控制性孔的数量少,主要研究下部土层,关系到稳定和变形。一般性孔数量多,更是重点。
    
    规范对于取土和原位测试竖向间距没有详细规定,一般的原则,每个技术孔,每层土均应均匀取样或测试,以满足均匀性评价要求。在满足数量(孔数、样数)的基础上,其他钻孔可布置为鉴别孔。和漫无目的的取样相比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合理控制造价和工期。
    杰伦二代2013-09-12 14:27:30
    李工,您好,目前全国各地地铁建设非常多,在勘察时应该注意哪些?
    李丙春2013-09-12 15:01:13
    地铁工程没有接触过。
    需要向大家学习。
    有生之年2013-09-12 14:25:55
    李工,您好,08版桩基规范3.1.7第4条说“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这句话如何理解?是承台裂缝验算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还是两者均需要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李丙春2013-09-12 15:00:35
    承台、桩身 如果是以裂缝为控制条件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验算。
    也就是说,裂缝可能工作在这两个荷载效应组合。
    承台和桩身都需要按两个状态验算。
    fancy332013-09-12 14:25:41
    当现场静载实验的结果比理论计算的桩承载力特质值高很多或者说桩长可以减少很多的时候,是否需要修改勘察报告还是只要以静载结果为准即可
    李丙春2013-09-12 14:57:03
    1、静载试验的可靠性也需要有条件的。砂土的应力集中、剪胀性都容易造成静载试验数据过高。所谓静载,相对于工程荷载加荷周期来讲,还是速度很快的,超空隙压力消散等问题依然影响静载结果。
    2、勘察报告一般都是预估极限承载力,而且有限定条件,那就是初步设计时。
    3、勘察报告提供桩基参数时,应尽量搜集当地检测数据。桩基规范的表格数据是放在全国范围内的,极差30%左右对于看勘察报告来说都是可以的。
    4、如果差距过大,应该分析原因。以某个报告为准都是欠妥的,应该综合判断。
    onenight2013-09-12 14:21:19
    李工,请问一下,做地道的勘察,应该依据什么规范?
    李丙春2013-09-12 14:51:26
    如果是岩基,可参照勘察规范4.2地下洞室。
    如果是土基,可参考基坑勘察。
    也可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来做。
    gaoxc65862013-09-12 13:49:02
    求详解:有利、不利等四种地段情况。
    李丙春2013-09-12 14:48:21
    1、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主要是根据场地的地质、地形、地貌条件来区分的。
    2、勘察前一半进行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就可以大体判断场地的地段,关于液化的问题需要在勘察完成后才能判定。
    3、应注意场地整体和局部分布的综合判断。
    具体条文按照抗规4.1.1执行。
    2013-09-12 14:48:06
    访谈时间所剩不多,请大家抓紧提问哦~
    ryanbecks2013-09-12 10:54:42
    您好,《桩基规范》中第5.4.1条中faz是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可用公式faz=fak+ηγm(z-0.5)表示,请问其中z取值是基础底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还是地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呢?谢谢!
    李丙春2013-09-12 14:43:01
    见限量版白开水的问题回答。
    天王盖地虎2013-09-11 16:39:08
    李工,请教一下,地基处理规范 4.2.1条中pcz---垫层底面土的自重压力值,计算时垫层那部分是用原土的比重还是垫层土的比重?
    李丙春2013-09-12 14:41:46
    自重压力,必然是基础施工之前的自然状态,应该用原土的重度(比重欠妥)。
    限量版白开水2013-09-11 13:23:47
    李工,您好!有一海边工程,原场地地势较低,现填土高约6m,范围100m×75m,现在其中间建一2层会展中心,长50m,宽约30m,采用桩基础,土层情况大致如下:0-6m人工填土,填土期10天左右,稍有压实,静探Ps值2.70左右;6-8.5m为粉土层,静探Ps值2.6左右,8.5-13m,为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局部夹粉土薄层,Ps值1.28左右,13-20m中密状粉砂,Ps值8.0MPa。我想请教一下,做此工程勘察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特殊试验,对此填土要做哪些评价,对设计要提哪些建议等,新手求救。
    李丙春2013-09-12 14:40:03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6米的填土对软塑的粉质粘土会造成很大的沉降,而且历时很长。2、填土的均匀性、组成、强度和变形特性。3、水土的腐蚀性。海边工程不能简单套用规范数据进行判别,最好结合当地工程经验。
      会展中心一般都是层高高宽度大,荷载集中,采用独立基础的比较多。应该考虑13米以内土的负摩阻力。不知道试验的单桥探头标定了没有,感觉1.28MPa左右的粘性土,不应该是软塑流塑的。
      基础采用桩基,一般沉降可以控制,应该注意地坪的沉降。
      因为负摩阻力不会体现在静载荷试验结果中,需要提醒设计注意。
    wdw05912013-09-11 08:47:18
    李工,你觉的注册考试中,特别偏重于规范的条文(特别是那些系数,比如1.1,1.2之类的)有这个必要吗?规范的东西没有几年就改了,再说现在工作大部分都是计算机完成,这些系数都会提醒。而我们的考试洽洽就考这些东西,我个人觉的有点舍本逐末!
    李丙春2013-09-12 14:37:39
    岩土方面的规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科学,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也没有试验可以解决岩土的所有问题,系数都是在实践中对公式的修正,系数的意义在于告诉你不能迷信数字。
      关于使用计算机的问题,我可以说下我的体会。98年上班的时候,所有的数据统计都是通过计算器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摁出来的,对于公式的应用和参数的把握很细致,很了解。节本一个报告做出来,基本的参数都能说出来。现在的快餐报告,出来报告谁能知道那层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有一些公式,看着很复杂,很高级,如果多试着手算,对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明显的。
      关于考试,本来岩土计算的东西就不多。考一些犄角旮旯的问题,也是考察你细致做学问的态度吧!
    bafenzhai2013-09-11 08:17:33
    请问李工,一个在校研究生想要考取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应该做什么呢?大概要怎么规划呢,规范怎么看?谢谢您
    李丙春2013-09-12 14:36:23
    我的建议是考一级。在校研究生的优势是基础课相对简单。案例的规律是越来越贴近工程实践,简单地套公式的越来越少了。
      看规范应该结合案例看,先看规范,通读一遍,包括条文说明,最好也看一下老规范,理清技术发展脉络。
      我04年通过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也快10年了,对于注册考试关注的不多。今年报了一注基础,感觉考试这个问题,不是考察你的能力,是考察你的应试能力,60分万岁,过了线就可以,所以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
    fandingqiang2013-09-12 14:16:11
    李工您好!我想问一下,桩基规范中,好多地方需要用到距径比Sa/d;譬如5.2.5算承台效应系数η,沉降计算的等效沉降系数和5.7的群桩效应系数;规范中给出的d都适合圆桩的计算。如果做题中遇到方桩怎么办?以上三个,哪些该把方桩边长代b换为d?哪些不需要代换?代换关系又是多少?d=1.13b?还是d=1.27b?
    李丙春2013-09-12 14:36:01
    1、也不都是用的圆桩。在冲切计算里面都是用的方桩,注册考试是也会有坑出现。
    2、你说的情况,基本都需要代换。代换的原则是等面积代换。接近于1.13
    岩土疯了2013-09-10 15:44:46
    李工您好,桩基规范中P71页5.9.2-3中的Nmax注明为: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三桩中最大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计值;P73页的5.9.7-2中ΣQ也是类似的说法。请问这两个值的计算是不是根据P26页的5.1.1-1和5.1.1-2公式把其中的Gk去掉。
    李丙春2013-09-12 14:32:36
    不是的。布桩时采用的是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受弯计算采用的是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公式的基本形式是一样的,就是参数的意义不同,取值也不同。
    zl3125202013-09-10 13:28:59
    我想问,怎么学这门课程?
    李丙春2013-09-12 14:31:04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有兴趣,其次要涉猎广泛。
    2013-09-12 14:30:43
    访谈正在进行中,请耐心等待李工的解答。谢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提问~
    校霸王2013-09-10 10:57:09
    李工您好,向您请教一下桩基规范中嵌岩桩设计问题,在桩端承载力计算上,规范中最多只有8倍桩径比,那超过8倍桩径比时该怎么计算呢? 按最大8倍桩径比算,上部多余8倍桩径比的部分算摩阻力,这样合适吗?
    李丙春2013-09-12 14:29:41
    对于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根据桩基规范3.3.3条 6款 确定。
      以800mm,深径比为8.0时,软质岩?rk=15MPa,则仅嵌岩段就有12750kN。这时的入岩深度达到了6.4米,施工难度极大且对桩身强度要求较高(根据桩基规范5.8.2-1公式核对)。正常的设计一般取1-3d作为入岩深度。
      这个公式是一个估算公式,如果实际中出现需要超过8.0倍深径比时,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规范是土的侧阻力+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土的有经验,8.0深径比内有经验,超过了,应该是没有经验了,也就说基本没有这种设计状态了,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岩土疯了2013-09-09 15:21:51
    李工您好,挡墙勘察是按照什么规范来布置钻孔及钻孔深度的?挡墙勘察和边坡勘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李丙春2013-09-12 14:28:35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规范》GB50330第四章确定的原则布置勘探点。孔深应结合挡墙结构形式及预估的基础类型和岩土条件,根据勘察规范确定。
          挡墙是边坡工程的一种形式,和勘察有关的主要是地基承载力计算、抗滑移、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玩世不躬2013-09-05 16:36:46
    《勘察规范》4.1.17条规定: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为避免工作量的重复,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本条对部分勘探点可以共用作出了规定。对多层等建筑,或纯地下室工程,也应适合本规定。但对于建筑群不分具体情况,即减少控制性勘探孔数量,认为只要不少于1个就行,这样理解您觉得对不对?
    李丙春2013-09-12 14:27:28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首先要了解密集建筑群的概念,在岩土勘察里面,应该是勘探孔能互相利用的建筑,如果建筑间距超过了孔距的要求,就不能算是密集的了。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因为其荷载和对变形的要求不同,勘察的重点也有差别。一般土质高层建筑会采用长桩或复合地基,基础埋深一般也较大,勘察目的主要是控制桩端持力层及变形验算。多层建筑多采用天然地基或浅层地基处理,主要是查明浅部软弱土层的分布。布置勘察方案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死板理解规范。对于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工程,一般不宜减少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
    onenight2013-09-04 10:33:24
    李工您好,市政道路规范里面 勘察深度原地面以下2~3m?这个勘察深度怎么来确定啊?
    李丙春2013-09-12 14:26:22
    这个问题不是很清晰。
    关于市政道路详细勘察,CJJ56-2012 第5.4节有专门条文。你所提问的2-3米应该是5.4.2条第5款关于局部分布软土时勘探点加密间距的(条文说明P69)。
    dwl91712013-09-03 10:54:04
    请问李工:
        《岩土勘察规范》第4.9.2条有“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下是3小条。请问:是不是端承桩其桩端持力层是土时,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米。如果桩端持力层是岩石,按4.1.15条控制.
    李丙春2013-09-12 14:25:36
    4.1.15条也是针对的土质地基。根据4.1.14条,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程度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布置勘探点、确定勘探孔深度。
    如果桩端持力层是岩石,一般来说,承载力由桩身强度等因素控制,从而单桩承载力较高。这时应根据上部结构需要(柱网间距等)查明岩层起伏、满足岩石分类和鉴别的要求。如果设计条件不明确或岩层水平,地质条件简单,也可参考表4.1.15确定勘探点间距。
    岩土小兵兵2013-09-03 10:02:39
    请问下李工,场地平整勘察是执行什么规范?勘察重点在哪里?
    李丙春2013-09-12 14:24:27
    关于场地平整勘察接触不多,仅从个人理解探讨如下:
      场地平整实际是是场地形成的过程,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这里面有个词语很关键:工程需要。目前国内现状一般是不考虑工程需要,只考虑形成一个规定标高的平面而已。如果为了工程需要,就应该查明地形变化,填方区域应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先期处理,填料也要做好规划,填土的密实度、均匀性,预期达到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勘察应该围绕上述目标进行,1、资料搜集(用地目的最重要)2、工程地质测绘(确定填方挖方区域、洪水位);3、低洼地段需清除的对工程不利的浅层土体,填料勘察。4、填方控制;5、填方后检测及施工勘察。
    限量版白开水2013-09-02 16:16:50
    李工您好,《桩基规范》中第5.4.1条中faz是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可用公式faz=fak+ηγm(z-0.5)表示,请问其中z取值是基础底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还是地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呢?谢谢!
    李丙春2013-09-12 14:23:49
    根据规范图5.4.1 深度起算点位于承台底。条文说明:考虑到承台底面以上土已挖除且可能和土体脱空,因此修正深度从承台底部计算至软弱土层顶面。
    kegunnew2013-09-11 14:32:20
    李工您好,请问工程地质手册提供的参数值和规范的,和实际的有的相差太大,那么可以用手册中提到的参数值吗?
    李丙春2013-09-12 14:20:15
    手册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于规范。手册可以提供很多经过检验的或理论的数据,规范一般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原则。手册提供的参数可以作为勘察的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地基又和基础紧密相关,不能根据一本规范或手册就能得出和实践相一致的答案。
    liuhewu2013-09-04 16:01:47
    请问李工。关于规范GB50021-2001中第4.1.20条第2款如何理解。每个场地的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但如果是一栋房子,只有四个孔,那么对每层土来说,就一个孔可能要取两个样,但如果土层也不是很厚,这样一个主要土层就取不到6个样,这样情况如何处理?另外就条文中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中的或如何理解?是一个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吗?
    李丙春2013-09-12 14:18:46
    1、或就是达到其中之一就可以满足规范要求。这里要注意的是,到底是应该取土还是原位测试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两个都满足最好,对于评价土性、土层均匀性是好的。在难于取得原状土样的土层,应该布置原位测试项目并满足6组的要求。现在有一种趋势,钻探取土在实际操作中各种不理想因素太多(造假、钻探取土工艺、运输、试验设备和操作水平等),有条件的场地鼓励采用原位测试手段结合钻探取样来进行勘察。
      2、关于小工程如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本来不是问题的。首先,勘察工作必须满足评价的要求,第一考虑的并不是工程规模大小。现实中,需要把握的是,小工程勘察布置也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这是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最低限度。比如说在7度设防抗震区、软土地区、3层办公楼,轮廓为30*15,既要考虑取土又要考虑液化判别又要考虑变形的问题。这时就不能简单的布置4个孔了。如果和收费挂钩的话,就相当于勘察也有一个起步价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按米收费。
      如果限定了4个孔,可以考虑连续取样或者连续原位测试,精心勘察。
    ryanbecks2013-09-02 13:29:43
    李工您好,想请问一下在三级场地里,勘察规范什么情况对建筑抗震有利?
    李丙春2013-09-12 14:16:27
    ㈠ 场地复杂程度划分是按照下面5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抗震地段
      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
      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地形地貌复杂程度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由此可见,抗震地段只是划分场地复杂程度的一个方面。一级二级场地判定条件是符合条件之一,而三级场地是五个条件都满足才可以。
      ㈡ 抗震地段的划分是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土特性的影响综合判定的。不同岩土构成的同样地形条件的地震影响是不同的。
      有利地段如下:①稳定基岩,②坚硬土,③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两个指标涵盖的内容不一样。在三级场地里,有过分布有上述3类土,则对建筑抗震有利。
    dwl91712013-09-03 10:45:16
    请问李工:
        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章的6.0.5节公共建筑,其后有条文说明中,“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为重点设防类,”请问:这句话中的"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是否必须满足上一段落中“大型商场”的条件。
    李丙春2013-09-12 14:14:50
    按照行文看,应满足。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同一建筑可以根据不同区段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类别。
    2013-09-12 14:13:44
    接下来李工将会回答广大网友的提问,时间有限,请大家抓紧时间提问!
    主持人2013-09-12 14:01:55
    作为施工图审查人员,您觉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过程中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李丙春2013-09-12 14:13:22
    根据规范要求,应达到如下要求:
    1、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标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
    2、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3、不宜大段照搬规范条文。如公式中各参数意义等。
    主持人2013-09-12 14:01:39
    在您多年工作过程中,从业人员执行规范时会常犯哪些错误?
    李丙春2013-09-12 14:09:52
    规范执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规范条文理解不系统,片面理解规范。
    2、过度解读规范,某些条文是有适用条件的,不能无条件应用。
    3、有时寄希望于规范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对规范要求过高。
    4、条文说明有助于理解条文内容,不宜作为执行的依据。
    主持人2013-09-12 14:01:11
    在施工现场,规范执行上遇到困难该如何处理?
    李丙春2013-09-12 14:06:40
    一般来说,制定勘察纲要前都需要现场踏勘,现场遇到的规范执行困难多是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引起的。
    应根据勘察现有资料进行及时汇总,根据规范和现场情况变更勘察方案。
    主持人2013-09-12 14:00:23
    对于勘察行业的初入门者,您觉得理解规范上该从哪里入手?
    李丙春2013-09-12 14:04:27
    勘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建议初入门者先从外业编录学起,然后是土工试验,期间可以根据遇到的知识点自学或者单位有老员工带着。
    规范就是在应用中慢慢熟悉起来的。
    2013-09-12 14:00:10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了从业15年的高级工程师李丙春李工来做访谈,今天访谈的主题将围绕“岩土工程师如何把握规范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访谈时间:14:00-15:00,大家可以积极提问,稍后李工将会回答大家的提问。今天的访谈正式开始。非常欢迎李工的到来。

    网友提问(共有27个问题)

    按时间刷新
    同问(6)已回答
    liuhewu2013-09-04 16:01:47
    请问李工。关于规范GB50021-2001中第4.1.20条第2款如何理解。每个场地的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但如果是一栋房子,只有四个孔,那么对每层土来说,就一个孔可能要取两个样,但如果土层也不是很厚,这样一个主要土层就取不到6个样,这样情况如何处理?另外就条文中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中的或如何理解?是一个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吗?
    同问(5)已回答
    dwl91712013-09-03 10:45:16
    请问李工:
        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章的6.0.5节公共建筑,其后有条文说明中,“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为重点设防类,”请问:这句话中的"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是否必须满足上一段落中“大型商场”的条件。
    同问(2)已回答
    ryanbecks2013-09-02 13:29:43
    李工您好,想请问一下在三级场地里,勘察规范什么情况对建筑抗震有利?
    同问(1)已回答
    梦哲之恋英雄2013-09-12 14:45:48
    李工您好!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中风化岩石取样数量也要按1/3钻孔数量控制吗?
    同问(1)已回答
    fandingqiang2013-09-12 14:16:11
    李工您好!我想问一下,桩基规范中,好多地方需要用到距径比Sa/d;譬如5.2.5算承台效应系数η,沉降计算的等效沉降系数和5.7的群桩效应系数;规范中给出的d都适合圆桩的计算。如果做题中遇到方桩怎么办?以上三个,哪些该把方桩边长代b换为d?哪些不需要代换?代换关系又是多少?d=1.13b?还是d=1.27b?
    同问(1)
    qingwanneng2013-09-12 11:25:56
    你好!专家!
    请问你一个问题: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中4.12.2条说,Δv为前、后排桩水平位移差,当相对位移减小为正,其相对位移增加时Δv=0。如何理解?
    如果计算结果为前排桩位移-17.98mm,后排桩位移-24.67mm。相对位移是增加还是减小? 增加或减少多少?为什么?
    同问(1)已回答
    kegunnew2013-09-11 14:32:20
    李工您好,请问工程地质手册提供的参数值和规范的,和实际的有的相差太大,那么可以用手册中提到的参数值吗?
    同问(0)已回答
    倔强的蚂蚁2013-09-12 14:48:10
    桩基规范中承台受剪切一节,式子5.9.10-3,即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的计算,规范中说高度小于等于800时按照800计算,大于等于2000时用2000计算,期间线性内插取值。可是在大部分培训书中,800~2000之间的为直接带入取值。请问是何种取值方法?
    同问(0)已回答
    yyy8882013-09-12 14:38:41
    李工,您好,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控制性孔取样和一般性孔取样的比较,有人这么做介绍,“控制性孔取样和原位测试,而一般性孔并不取样“那么,一般性孔主要用来做什么工作?不可能是空钻吧?是不是可以完全不取样。取样的标准是怎么样的呢?
    同问(0)已回答
    杰伦二代2013-09-12 14:27:30
    李工,您好,目前全国各地地铁建设非常多,在勘察时应该注意哪些?
    同问(0)已回答
    有生之年2013-09-12 14:25:55
    李工,您好,08版桩基规范3.1.7第4条说“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这句话如何理解?是承台裂缝验算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还是两者均需要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同问(0)已回答
    fancy332013-09-12 14:25:41
    当现场静载实验的结果比理论计算的桩承载力特质值高很多或者说桩长可以减少很多的时候,是否需要修改勘察报告还是只要以静载结果为准即可
    同问(0)已回答
    onenight2013-09-12 14:21:19
    李工,请问一下,做地道的勘察,应该依据什么规范?
    同问(0)已回答
    gaoxc65862013-09-12 13:49:02
    求详解:有利、不利等四种地段情况。
    同问(0)已回答
    ryanbecks2013-09-12 10:54:42
    您好,《桩基规范》中第5.4.1条中faz是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可用公式faz=fak+ηγm(z-0.5)表示,请问其中z取值是基础底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还是地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呢?谢谢!
    同问(0)已回答
    天王盖地虎2013-09-11 16:39:08
    李工,请教一下,地基处理规范 4.2.1条中pcz---垫层底面土的自重压力值,计算时垫层那部分是用原土的比重还是垫层土的比重?
    同问(0)已回答
    限量版白开水2013-09-11 13:23:47
    李工,您好!有一海边工程,原场地地势较低,现填土高约6m,范围100m×75m,现在其中间建一2层会展中心,长50m,宽约30m,采用桩基础,土层情况大致如下:0-6m人工填土,填土期10天左右,稍有压实,静探Ps值2.70左右;6-8.5m为粉土层,静探Ps值2.6左右,8.5-13m,为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局部夹粉土薄层,Ps值1.28左右,13-20m中密状粉砂,Ps值8.0MPa。我想请教一下,做此工程勘察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特殊试验,对此填土要做哪些评价,对设计要提哪些建议等,新手求救。
    同问(0)已回答
    wdw05912013-09-11 08:47:18
    李工,你觉的注册考试中,特别偏重于规范的条文(特别是那些系数,比如1.1,1.2之类的)有这个必要吗?规范的东西没有几年就改了,再说现在工作大部分都是计算机完成,这些系数都会提醒。而我们的考试洽洽就考这些东西,我个人觉的有点舍本逐末!
    同问(0)已回答
    bafenzhai2013-09-11 08:17:33
    请问李工,一个在校研究生想要考取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应该做什么呢?大概要怎么规划呢,规范怎么看?谢谢您
    同问(0)已回答
    岩土疯了2013-09-10 15:44:46
    李工您好,桩基规范中P71页5.9.2-3中的Nmax注明为: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三桩中最大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计值;P73页的5.9.7-2中ΣQ也是类似的说法。请问这两个值的计算是不是根据P26页的5.1.1-1和5.1.1-2公式把其中的Gk去掉。
    同问(0)已回答
    zl3125202013-09-10 13:28:59
    我想问,怎么学这门课程?
    同问(0)已回答
    校霸王2013-09-10 10:57:09
    李工您好,向您请教一下桩基规范中嵌岩桩设计问题,在桩端承载力计算上,规范中最多只有8倍桩径比,那超过8倍桩径比时该怎么计算呢? 按最大8倍桩径比算,上部多余8倍桩径比的部分算摩阻力,这样合适吗?
    同问(0)已回答
    岩土疯了2013-09-09 15:21:51
    李工您好,挡墙勘察是按照什么规范来布置钻孔及钻孔深度的?挡墙勘察和边坡勘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问(0)已回答
    玩世不躬2013-09-05 16:36:46
    《勘察规范》4.1.17条规定: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为避免工作量的重复,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本条对部分勘探点可以共用作出了规定。对多层等建筑,或纯地下室工程,也应适合本规定。但对于建筑群不分具体情况,即减少控制性勘探孔数量,认为只要不少于1个就行,这样理解您觉得对不对?
    同问(0)已回答
    onenight2013-09-04 10:33:24
    李工您好,市政道路规范里面 勘察深度原地面以下2~3m?这个勘察深度怎么来确定啊?
    同问(0)已回答
    dwl91712013-09-03 10:54:04
    请问李工:
        《岩土勘察规范》第4.9.2条有“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下是3小条。请问:是不是端承桩其桩端持力层是土时,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米。如果桩端持力层是岩石,按4.1.15条控制.
    同问(0)已回答
    岩土小兵兵2013-09-03 10:02:39
    请问下李工,场地平整勘察是执行什么规范?勘察重点在哪里?
    同问(0)已回答
    限量版白开水2013-09-02 16:16:50
    李工您好,《桩基规范》中第5.4.1条中faz是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可用公式faz=fak+ηγm(z-0.5)表示,请问其中z取值是基础底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还是地面至软弱层顶面距离呢?谢谢!
    李丙春+加关注被关注(2185)访问量(13972)
    访谈主题:

    岩土工程师如何把握规范在工作中的应用

    擅长领域:

    岩土工程勘察、复合地基处理与检测、基桩检测

    往期访谈

    更多>>
    中国岩土网教学团队:
    2017年注册岩土专业考试如何复习迎考2017-07-07 15:26:33
    郭书泰:
    2016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考前在线答疑2016-08-05 14:00:46
    张石友:
    注册岩土考试评分员考前指导答题技巧2014-07-31 14:33:25
    侯永茂:
    上海地铁最大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2014-06-06 15:01:49
    吴汶垣:
    GEO5岩土设计软件的应用经验与技巧2014-04-16 11:01:02
    邓寄生:
    长沙国金中心深基坑实例在线交流2013-11-06 13:56:02
    谭方:
    考帝揭秘考前复习方法及应试技巧2013-07-01 17:05:50
    陈轮:
    如何准备2013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2013-06-18 15:47:27
    陈育民:
    FLAC/FLAC3D应用经验与技巧2013-06-09 15:12:41
    av视屏在线
    <menuitem id="ptfaq"><th id="ptfaq"></th></menuitem>
    <i id="ptfaq"><code id="ptfaq"><option id="ptfaq"></option></code></i>